师资力量
两院院士、杰出人才
供稿单位:     发布日期:2019-04-25    点击数:

两院院士

  

    1937年7月20日出生,辽宁省阜新人。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。东北林业大学教授。长期从事林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。结合我国国情首次提出保护、驯养、利用野生动物管理方针。提出并创立“濒危物种的管理、生境选择与改良、环境容纳量”等理论,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。主持调查规划和设计了我国第一个“开放国际猎场” 和“湿地自然保护区”以及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”等,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、濒危动物的种群扩大与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。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    李坚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,兼任国际木材学会联合会(IAWPS)执行理事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、教育部农林工程教指委副主任暨林业工程分指委主任委员、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、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暨林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务。从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,积极倡导木材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,关注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生产实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,注重以科学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。

    主持完成19项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重大科技效益奖1项,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,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7项;授权发明专利6项;共出版著作19部,发表论文278篇(被收录SCI-22、EI-42、CAB-105、CSCD-108),论著共被他人引用2501次。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“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”,国家人事部授予“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”,被评为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期间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,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、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、省留学回国人员报国奖,2004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会“科学与技术进步奖”。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    唐守正同志是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、林业数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政府特贴获得者。1991年,荣获国家教委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、硕士学位称号,2000年度被评为“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”。

    唐守正同志长期从事森林调查、森林经理、森林数学及计算机数学模型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研究,先后取得8项科研成果,出版2部专著,1部译著,发表论文50余篇。他主持的“林分动态模型及模型技术研究”,提出了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概念及模型相容性原理,创立了林分生长模型的理论。他主持我国南方人工林集约经营管理技术研究,提出了森林资源管理由决策、信息和实施三个反馈环组成的管理技术,提出定量评价经营措施的方法,使这些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,把我国森林经理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。该项成果获1995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,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他主持完成的“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林业中的应用及IBM-PC系列程序的研究”,首次系统地把近代数量分析方法引入中国林业生产和科研及教学中,对林业生产、科研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。该项成果荣获199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。他主持的部重点课题“全国用材林资源发展趋势的研究”,提出了预测大面积森林资源动态的广龄转移矩阵模型,并首次进行了我国用材林资源及发展趋势的预测,该成果1986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。他主要参加并起关键作用的“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”荣获1988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“,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。他主持的”航空照片数量化回归森林蓄积调查方法研究“,提出了直接利用航空照片估测小班蓄积量的数量回归方法,被广泛应用。由于他为科研事业和科研建设做出贡献,1990年被国际数学会列入世界数学家名录。

    唐守正同志1963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,198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,1986年完成加拿大新布瑞斯克州立大学林学博士后研究。回国后,担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、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、中国农学会数学分会名誉理事长、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林学会计算机分会常务理事、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    1942年7月出生于上海。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系。1983~1984和1996年赴美国进修。1986年被授予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》称号,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,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,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中国林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首席科学家,林产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,《林产化学与工业》主编,《生物质化学工程》名誉主编,《林业科学》等10多种杂志编委,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。江苏省第10届和11届党代会代表,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    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林产化学加工研究,是我国林产化学及其工程化系列开发的开拓者之一。在国内率先研制松脂深加工产品,并工程化开发,在工艺、设备上创新,为创建我国松脂深加工产业做出了贡献。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松属松脂化学特征,为松树化学分类和开发松脂资源提供重要依据。近年来,又从事纤维素和生物农药等生物质化学品的开发。先后主持承担国家、及部省级项目40多项。共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2项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和叁等奖1项、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。专著1部,参编2部。学术论文200多篇。培养硕士生6名、博士生20名,指导博士后4名。

    1939年9月3日出生、湖南省衡阳人。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、所长。70年代初开始主持甘蓝遗传育种研究。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于1973年育成我国第一个一代杂种"京丰一号",后又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12个,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蓝总栽培面积的60%-70%,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。研究总结出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、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机制及其选育技术等成果,对我国甘蓝遗传育种有重要指导作用。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。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    夏咸柱,男, 1939 年 1 月生,原藉江苏省建湖县,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中共党员,校专家组成员。1965 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,同年入伍,长期从事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侧重从事军用动物、野生动物重要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研究工作。先后从犬、狐、熊猫、狮、虎等动物中分离得到犬细小病毒、轮状病毒、冠状病毒、犬瘟热病毒、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与猫瘟热、虎流感和猫传染性鼻结膜炎病毒等多种动物病毒,确定了所致疫病在我国的存在;其中虎流感病毒、熊猫冠状病毒与犬瘟热病毒为国内外首次发现;建立了所分离病毒的微量 HA 、 CF 、 IFA 、 ELISA 、 PCR 等诊断方法;研制成了我国第一个为国家批准的犬用弱毒联合疫苗-犬五联弱毒疫苗;正在主持“犬狂犬病基因重组活疫苗研究”、“虎与熊猫主要疫病防治研究”等课题研究。培养博士、硕士生 30 余名;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,主编出版《养犬大全》一部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,三等奖 1 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7 项,三等奖 9 项;获“全军优秀教师”、“总后勤部优秀党员”、“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等称号。三次荣立三等功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
    2002 年获全军第三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。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吉林省分会、养犬学分会和兽医外科学分会副理事长,生物制品分会和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常务理事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三届评审组专家等职。

    蒋剑春,男,汉族,1955年2月生,江苏溧阳人,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2017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。

    长期从事农林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,创造性地拓展了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和增值化、全质化利用的全新学科领域,建立了农林生物质热化学定向转化的基础理论体系,取得了多项生物质资源利用工程化系列突破性成果,引领了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
    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,以及省部级奖励10项,国家首届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1项,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奖1项,联合国工业组织等颁发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“蓝天奖”1项,发表论文318篇,授权发明专利69件。主持创建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、科技部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提升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,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 杰出人才